联系人:郭先生
手机:15530179087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于我国石狮子的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02 
石雕
狮子,在动物学中属哺乳纲猫科。其雄性体形矫健,头大脸阔,戏耍有髦毛, 姿态甚是威猛。它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石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 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石狮子的作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 国。《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 子、 符拔。”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 (相当于今伊朗) 派使臣给当时的汉章帝刘桓送来罕见的礼品: 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1】后狮子被抬 到瑞兽的地位, 逐步取代了中国四大神兽。 《灯下录》云: 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秆 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 以后就 把佛家说法音声震动世界、群兽慑服称之为“狮子 吼”。在我国佛教的兴盛也是狮子得以成为新一期的 护法神的重要原因。因为佛教是“以像设教”的,故而南北朝时期,石窟大多刻上金刚、力士与狮子护法,狮子逐渐成为中国石雕艺术的重要题材,到唐代时,石狮子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
由于采用传神的创作方法,曲阳石雕完全中国化了。中国的雕刻艺术大师将石狮子雕刻得异常壮丽,而且逼真:头披卷毛,张嘴扬颈,四爪强劲有 力,神态盛气凌人…… 明代后,石狮子雕刻艺术不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们生活 中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宫殿、府第、陵寝、甚至一般市民 住宅,都用石狮子守门;在门楣檐角、石栏杆等建筑上也雕上 石狮作为装饰。如闻名中外的卢沟桥,其两边140个柱头上, 都雕刻着玲珑活泼的石狮子。 姿态多样, 神情丰富, 大小不一,雕刻得活灵活现。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 录》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 旋螺纹、 滚凿绣珠、 出凿崽子。 ”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 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 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石狮子在民间多用于守门有辟邪的作用,按照传统习俗,成对的狮子是左雄右 雌,还可以从狮子所踩之物来辨别,蹄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利,必为雄 狮。蹄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是雌狮。如果狮子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 鸟中之王,花中之王,就称“三王之狮”。还有南狮北狮之分,北狮威严雄壮,南 狮活泼有趣。石狮子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 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2】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 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 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 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来,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张扬自家的声势,便把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仿象原来坊门 所用的夹柱石那样,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此风被保留下来相沿成习。刻录 元代地方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一文中对这一习俗有着明确的记载:“都中显 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 顿。”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的最早也是最详细确凿的记录。可以认定, 元代是我国看门石狮由宫廷走向民间的肇始。我们看到的看门石狮多蹲在一块大石 雕成的台座上,这明显是由原来的夹柱石演变而来的遗迹。 艺术中的龙与狮,一个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个是吸收外国艺术而民族化了的, 它们胜过许多动物形象,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所用。石狮子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不仅仅说明佛教在中国历代的影响,也说明了人们对神秘和强大的事物的 崇拜,对功名地位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期望。中国古代的石狮子的不同因其社会生 活的不同,此文也主要是从历史影响不同入手说明。
上一条】 【返回列表】 【下一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河北省保定曲阳县 手机:15530179087  技术支持:石家庄seo <